我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很多无脑诸葛亮的粉丝吐槽新巧牛,但是我经过苦思冥想还是要写!
因为人没有完人,物没有完物,这句话是真理,讲实话诸葛亮虽然在蜀汉有太多太多的贡献,但是在这个贡献背后,尤其是中老年的时候,我跟你讲“基本上思维定式肯定是不如年轻时候了”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
这大概是和人性弱点有关系吧,人到了高处,哪怕再清廉,都会有贪的想法,这个思维你必须要有所认识到,所以此处你也没有必要过度为诸葛亮辩护“我不否认诸葛亮的功绩,但也不可能盲目崇拜诸葛亮”,这是我的基本宗旨,剩下的你们请自便,但和谐讨论是自然。
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心为了蜀汉的基业而不断的努力,他也是蜀汉的不管是军事、内政还是其他方面的重要人物,然而这一切只是年轻时候的功绩,到了中老年的时候新巧牛,讲实话诸葛亮的思维大不如前,其实也不是思维上的问题,更多是“功看的比较重”
我先说北伐,讲实话在北伐这个层面上诸葛亮的多次北伐确实意图收复中原,恢复汉室,但是于我而言,这是一个困难系数非常高的现象,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蜀中出来的历史第一人是是谁?他就是刘邦,如何出来的?很明显就是依靠韩信提出的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为什么能成功?
展开剩余66%▲还不是因为当时天下是分裂,再说了当时大秦的主力敌人是项羽,你们知道吧?西蜀霸王,中国历史武力值最高的,所以大秦自然重点对付项羽,而忽视刘邦“所以才能得逞”,另外汉初讲实话能人墨客并不多,而东汉末年基本人才辈出,再加上曹魏政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,早已让西凉、河北等地方展现出富庶的一面;
而蜀汉呢?虽然成都是天府之国,但刚刚刘备打完夷陵之战,自然资源很匮乏,人口也较少,再加上平原永远要比山地好打,而蜀中直接山特别多新巧牛,自然加大难度,因此我认为孔明有点争功了,讲实话如果老老实实的屯兵几年,资源养养,曹魏很难进蜀中的,毕竟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你们说是不是!
你看,正因为“蜀道难”,所以诸葛亮的脑子还是挺够用的,直接开始搞“木牛流马”,确实可以解决粮食的运输的问题,当时司马懿表示一脸懵;
而我们在看第一次北伐之后,由于马谡失去街亭导致蜀军直接失去了有利的战略点,只能退回汉中,此刻孔明并没有“思考为什么会这样”,反而直面困难,继续出祁山,你要知道“从军事上来讲,山地发一次兵耗费的钱粮非常的大”,所以在刘备打输了夷陵之战“败很多家产”,诸葛亮拼命再来北伐,而且失败继续,完全就是上头的表现
就这样的搞,蜀汉能不灭亡吗?所以我有的时候很怜悯姜维,姜维是收拾烂摊子啊,要问为什么,还不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吗?
这里我们再做个假设:如果诸葛亮打赢了北伐,那么功劳是谁的?会给阿斗么?会是肯定会,但阿斗敢要吗?如果打赢北伐,那么诸葛亮就是功高震主,此刻阿斗的位置在哪?所以由此得出下一期的观点“三国谁最聪明,那么就是刘禅!”刘禅这个人虽然表面呆傻,但内心城府极深,知道什么人敢惹什么不敢惹,什么人喜欢表现就让他表现,表现的好直接夸奖,表现的不好,也不说!你可以细品老版三国演义就会知道!
同时我的观点是三国演义得出来,请不要用《三国志》来诡辩,装X,谈三国志,我懂的也不比你少,但是三国志讲实话真正有趣味吗?正如曾教授说过“老百姓还是喜欢野史,而不愿意去读正史。”
以上观点,我不是为了批评诸葛亮,而是正视诸葛亮新巧牛,诸葛亮年轻时候非常谨慎,但是老年却很迂腐,功利心太重,这不是诸葛亮的错,而是人性!
发布于:江苏省微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